168排行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品牌消费 品牌对消费者有几个方面的作用?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品牌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一、 消费者品牌选择的观念在变
我们知道当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品牌时,此时品牌会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印象(感觉),呵!品牌代表了我!--即品牌形象与自我形象一致起来了。例如,吉尼斯黑啤酒(Guinness)是一种醇厚、带苦味的黑色饮料,
广告上强调宣传其独特的个性--吉尼斯黑啤酒(品牌)是营养价值与充满活力的标志,象征着阳刚之气、成熟与智慧。
这一品牌形象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再如,年青的经理早上去上班,他自豪地穿上Armani西服,因为他感到该品牌符合他的身份,而到晚上与朋友在一起时,他想给人一种不同的形象,便穿上利维(Levi)牛仔裤与保罗(Polo)衬衣。
记住:强有力的品牌能帮助人(消费者)建立鲜明的自我形象,人们购买不只是因为质量上乘,而是为了塑造自己的形象。
最近BBDO广告公司的研究也证实上述观点(2000)。该研究认为:消费者在选购品牌时不像以前那样偏重理性的考虑,而更注重使用不同品牌能体现不同的自我(个性)与情感。
所以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说,消费者购买一个品牌的商品或接受一个品牌服务项目
二、自我观念与品牌选择
消费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可能从消费者所使用的品牌、他们对不同品牌的态度以及品牌对他们的意义等方面来判断他们的自我(个性)。消费者对自己具有明确的认知,在选择品牌时会考虑这个品牌是否适合自己的自我形象,他们只会购买有助于加强自己形象的品牌,这一点与人们选择性格比较接近的人做朋友是一样的。
依据自我形象来判断其个性的方法是基于心理学家罗杰斯 (Rogers) 自我理论。该理论中,罗杰斯提出了自我观念,它是指人们由于自己的特性而进行认知的一种方法。不同的人们对自己有不同的反应,从而形成自己是属于哪类人的观点。
人的自我观念是从儿童时代开始形成的,并通过社会交流,逐渐知道了他们现实中的自我观念,即形成了关于他们是什么人的想法。当他们往内心深处探索并进行自我评估时,他们可能想把自己的现实的自我观念,改变成为理想的自我观念,也就是说,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营销中的意义是为了追求理想的自我观念,人们购买(他们认为)能支持他们所期望的自我观念的品牌。
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自我观念的理论,研究包括不同的产品领域,如汽车、清洁用品、衣服、家用电器、家具以及休闲娱乐活动等。如对一些购买与拥有汽车的消费者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汽车主的形象与汽车品牌的形象是和谐一致的。
现实自我观念与理想自我观念之中,哪一个更能反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呢?在这一问题上,目前的研究仍有分歧。但较为一致的观点是:现实自我观念与理想自我观念都对购买注意力有很大的相关性。这表明,二者同样都是选择好的品牌的重要指标。
然而,每个消费者的行为因其所处的境况而异。在家里看电视时喝的饮料的品牌与周末晚上与朋友在酒吧喝的饮料的品牌可能是不同的。此时有条件的自我形象,即人们希望他们在某个特定场合时的形象是品牌选择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常常根据所处的境况来选择品牌,使自我形象与周围人群对他的期望相适应。例如人们常常对将在某种场合见到的人先进行预测和评价,然后根据他们的自我形象来选择适合这种场合的自我形象。
三、自我价值观与品牌选择
随着人们进一步融入社会,消费者会更多地了解、认知社会的价值观,而且在行动上会适应这种价值观。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价值观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强大力量。这方面心理学家罗卡奇(Rokeach)的观点有助于我们对自我价值观这一术语的理解。他把自我价值观定义为个人的一种长久信念,体现在个人为之而努力奋斗的行为上。罗卡奇认为了解消费者的价值观有助于理解他们对品牌的选择,并能用来开发品牌。
然而在营销实践中,让消费者对某个品牌进行评估与比较,从而认定哪个品牌能够反映他们的价值观是很难的事。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的方法是使品牌人性化,这样,他们就比较容易地分辨各种品牌的价值。研究表明,强有力的品牌能使消费者清楚地知道它们对其生活的作用。例如,两个不同品牌的信用卡的功能特点虽然相同,但消费者认为这两个品牌的个性差别很大,一个是容易使用,有幽默感,属于中产阶级使用,另一个则是服务不方便,而且枯燥乏味。
品牌个性与价值是受到由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但主要影响因素是产品或服务本身。例如,使用强力酶的洗衣粉比不加酶的洗衣粉更具阳刚之气。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广告。由品牌拥有人资助的活动对品牌个性也有影响。例如,上流社会人士一般资助高尔夫球比赛,而爱热闹的人则资助摇滚乐音乐会。对品牌营销人员的挑战是了解与品牌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而开发出适合消费者需要的品牌个性。
心理学家杰格迪什(Jagdish Sheth)和他的同事们关于自我价值观对品牌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他们认为,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行为受五种消费价值观的影响。这五种消费价值观是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认知价值和条件价值。正是这五种价值观在不同场合下的整合效应决定了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行为。

消费和品牌营销在2023年,会有哪些新气象?
2022年,是消费行业特殊的一年,重大赛事的举办,消费投资遇冷,品牌在线上将更多资源由达播转向自播随着疫后放开,2023年有哪些消费增长及营销趋势依旧具确定性?本文结合Questmobile机构报告,谈谈一些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无论对消费业还是广告业,2022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消费投资遇冷、消费被唱衰的一年;同样是这一年,露营、预制菜等一度被视为“风口”的赛道依然热度不减,有了更为健康的产业生态孕育环境;
这一年,开年是冬奥会,年末是世界杯,前所未有的运动大年拉动了户外消费热,小众户外运动持续出圈;同样是这一年,刘_宏靠一己之力,给居家健身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这一年,既有的商业形态还在打破边界,远场/近场电商加速整合,社交平台加速视频化/电商化/发力直播电商,线下零售业继续分化会员/折扣店形态,餐饮业发起线上/线下融合转型;
这一年,品牌在线上将更多资源由达播转向自播,投放更注重销售转化;在广告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线下梯媒业却逆势上扬,赢得众多广告主尤其是食品饮料企业的加码投注
随着疫后放开,2023年有哪些消费增长及营销趋势依旧具确定性?社区营销院将结合Questmobile机构报告,给出一些启发性观点与读者分享。一、沟通触点碎片化、场景化,决策链路更无序
过去一年,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触点更分散了。
线上注意力更稀释,流量成本更高,来自两方面因素:社交平台不满足于分割种草环节的蛋糕,加速变现,用视频化/电商化/直播电商等业务与传统电商/新兴电商同台竞技;电商阵营也没闲着,远场/近场电商平台加速整合,天猫推出即时零售业务,京东做起自有零售业务(京东超市&京东百货),视频号开启直播带货,小红书加速视频作品投放/自有商城搭建,抖音除自建商城还用团购券/与饿了么合作做起到店/到家业务,连B站也在加速短视频化
这给消费者带来的感知变化是,越来越多社交平台的话题内容混入了商家营销内容,更需要听从达人/自我学习对商品进行筛选,以及越来越多的品类可以在线上不同平台完成价格、品质、服务、口碑的筛选,决策链路变得更加无序。
线下零售来回停摆后,增长聚焦在更确定性的消费场景下:
一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如烘焙、火锅、卤味等,将品牌连锁店开在社区。这不仅是因为,在前两年新消费品牌的竞争下,高线城市的优质商圈点位已经饱和,以及要承担对封控停摆的高租金、人力成本;更是因为,消费者在个别品类的消费上如生鲜相关,已经养成距家更近、更好的消费习惯。
二是除品牌连锁店在社区越开越密外,大型商圈、城市广场、城市近郊的商业形态、零售业态仍在洗牌,优质商圈既要往最新/最潮进化(例如办展/办音乐会/开快闪店等),也要有足够的差异化业态(既对线下零售同行、也对电商要有竞争力),如新近开业不久、定位高端的SKP成都项目,更多聚焦美妆、鞋服品类,且持大比例的买手店,餐饮业态只分给了高端咖啡、烘焙品牌。
这给消费端的感知变化是,为满足不同消费力人群的需求,满足同等消费力下对不同品类的需求,满足相同品类在不同渠道下的需求,零售业态还将持续分化出新形态,会员店/折扣店,星巴克甄选店/星巴克传统大店,家门口的精品水果店/社区团购水果
这些形态共存的例子都在印证:即使是同样一批手握百元大钞的消费者(如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即使只对特定品类有需求(如咖啡),但因沟通触点的分散,也会给高中低端渠道(是辐射全市的优质商圈还是辐射3-5公里的城市片区商圈)/对特定渠道下的品牌(街边店选瑞幸or幸运咖or麦咖啡)/对品牌及其不同店型(是星巴克甄选还是星巴克大店)/不同渠道下不同规格产品(是美式浓缩还是手冲)带来非常不确定的流量。
线上线下的流量趋于碎片化、场景化,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更显得“不理性”、“没有章法”。
再就咖啡举例,以下剁手很常见:双十一大促前,刷短视频不小心刷入某达人带货的直播间,囤了一堆精品挂耳咖啡;第二天下雨,瑞幸的微信官方号推送了一条针对雨天消费的折扣券,点了一杯咖啡当暖手宝;好不容易雨停了,与朋友相约新开业商圈,“区域首店”、“开店即优惠”的咖啡店再次难以拒绝
当消费者注意力如此分散之际,品牌有何对策?二、2023年,品牌可以有哪些营销对策?
1.围绕流量热点,借势而为
一分钱吃酸菜鱼,让罗敏再创业的趣店火了。其抖音战绩不用复盘便足以让人窥见,在抖音把公域投流+私域引流做到极致,可以撬动一个多么可观的消费场。
但是,这种无中生有的流量攫取,毕竟不可持续,更成熟的品牌首先应该学会借势,尤其是在大事件不断的2022年。借势方向上,无论是开年的冬奥会,还是年末的世界杯,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牌曝光机会。
据Questmobile统计,2022年体育营销最积极的行业是食品饮料(33.3%)、服饰箱包(16.3%)、IT电子(8.5%)、家用电器(7.1%),且合作方式大多为广告片(39%)、主题活动(19.9%)、代言营销(8.5%)。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舞台、为国人争光的顶级赛事上,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高涨,哪些明星能更好贴合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更容易收获品牌青睐。据Questmobile统计,2022年品牌最喜欢合作、保持签约的运动员分别是谷爱凌(28)、苏翊鸣(11)、武大靖(9)、苏炳添(7)、徐梦桃(6)。
2.推联名款新品,双向触及各自受众
除了在特定流量时点借势而为,更常规、更高频的品牌联名也在变成惯用操作。从过去一年的品牌联名表现看,除了通过品牌*品牌(54.3%)达到对各自受众的双向触达,现在品牌*形象IP(29.1%)、品牌*内容IP(8.4%)、品牌*渠道(8.2%)的联名也在变得越来越常见。
品牌联名变得更常见,有以下驱动因素:年轻消费者更爱联名款,刚推新品如果是联名款,容易无中生有制造热点,例如瑞幸与椰树联名的椰云拿铁,所以品牌联名天然也适合新品节奏更快的食品饮料(25.7%)、美妆护理(13%)、服饰箱包(12.6%)等行业;品牌联名可以触达品牌各自受众,更多元的品牌联名形式,本质在延展强大IP的生命力,拓展品牌的丰富内涵,过去一年现象级的包括:必胜客*原神、鸿星尔克与王者荣耀、好利来与哈利波特、喜茶与梦华录等。
据Questmobile统计,以上现象级品牌合作中,对24岁及以下、25-30岁人群的触达比例最低的好利来*哈利波特也有53.2%、23%,好利来已经有二十年开店史,哈利波特在中国的核心粉丝也是80后及90后为主,这种年代的重叠性会引起高度的情怀杀共鸣。
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原神。
其有三成左右用户在国内,且据Questmobile统计,24岁及以下、25-30岁、31-35岁人群比例分别达35.7%、32%、25.7%,相对其他大众手游来说,用户的各年龄层次分布相对更均衡,但必胜客*原神对24岁及以下人群的触达比例达到了59.1%。
尽管其国内用户规模(2000万左右)不及王者荣耀(1.5亿左右),但9月以后(原神大版本更新3.0以后),其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讨论热度一直居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之上。
3.用直播+推新提升销售转化
过去一年品牌最常说的是,流量更贵,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那么,哪些营销手段能够带来更直观的销售转化,哪些能带来更高曝光?过去一年,能够为品牌带来销售转化的高效营销手段包括直播营销(19.2%)、新品营销(14.6%);能带来更高曝光的高效手段包括体育营销(12.8%)、代言营销(10.1%)、联名营销(8.2%)、主题活动(7.5%)。
销售转化+曝光不可偏废,只有转化没有曝光,容易依赖销售渠道,失去品牌影响力;只有曝光没有转化,品牌没有现金流,生产线很快就会难以为继。
所以,优质的营销策略一定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例如去年5月可口可乐推出首款元宇宙概念产品律动,在推新之际能借元宇宙热点。
同时,高曝光未必带来低转化,如果能借助主题曲(32.3%)、宣传片(25.8%)、微电影(16.8%)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品牌形象,用有情绪共鸣、有创意的新媒体内容带出品牌的消费场景,可以显著降低其在未来的决策成本:Gucci为情人节呈献的《爱情故事》,麦当劳与NOMOCAM联动拯救“废片”,江小白*毛不易的心情酒馆开业都在诠释此道理。
2023年刚刚开篇,我们将期待品牌提供更多营销新思路。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谢谢!
来源公众号:社区营销研究院(ID:Community_Marketing),洞察社区消费

品牌对消费者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168排行(https://www.168jianka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品牌对消费者有几个方面的作用?的相关内容。
(1)品牌有助于消费者辨认、识别所需商品,有助于消费者选购商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商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信息及技术传播速度加快,增加了制造商的模仿能力。同质产品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品牌差异来区分产品,体现自己产品的品质、个性及为消费者传达的价值,帮助消费者借助品牌辨别、选择所需商品或服务。
168排行
(2)品牌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和成本。同一品牌的商品表明应该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平和其他指标,能够降低消费者购买风险;同时,借助品牌,消费者可以得到相应的便利服务,如更换零部件、售后服务等。
(3)好的品牌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消费者形成品牌偏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以上就是168排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品牌消费 品牌对消费者有几个方面的作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8排行:
www.168jiankang.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